转眼就到了 2020 年的最后一天。
真是难以置信,2019 年最后一天的情景明明还历历在目:那时候刚刚结束了秋季实习的我正忙于收拾行李,准备在 2020 年第一天的一大早从 Markham 赶往滑铁卢,匆匆忙忙地迎接下一个授课学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2020 年好像就是如此悄无声息地流逝了过去 —— 病毒蔓延,举国封锁,居家隔离 —— 年初时的那些波澜壮阔的宏图大志与美好愿望就这么被埋葬在了这场洪流下面。虽然在这场意外的冲击下几乎没有谁的生活能够幸免于难,但每个人的 2020 也并非乏善可陈,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惊喜:也许是得到了一次蓄起长发的机会、也许是省去了在早晚高峰期通勤的颠簸、也许是拥有了一个能安心进行创作的环境、又也许是锻炼一种了苦中作乐的精神,不一而足。 但无论如何,2020 年的疫情必然是每个人回忆录中跳不开的一个关键词。我其实还算幸运的:在安省第二波疫情开始蔓延的时候终于订到了一张机票,辗转五座城市回到了故乡。除了为了一纸核酸证明东奔西走,以及白白浪费了几个月的房租以外,疫情带给我的困扰其实也不过如此。
2020 年的头三个月便是当头一棒,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接踵而至,令我长时间沉浸在一种低迷消极的情绪中。不过还好,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由砭骨的严寒转为和煦的温暖,烦心事一件件化作过眼云烟,我也收获到了更多的从容与稳重。五月上旬,实习期恰逢公司居家办公的实行,体验起来的确比之前的那几个月轻松不少。仿佛是穿行过一片阴冷潮湿的丛林之后,疯跑在草长莺飞的旷野,放眼望去,无处不是明媚的春光。闲适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我终于迎来了精神世界的一次寒武纪:书籍、音乐、访谈、动漫和电影浸润着日日夜夜的每一分钟。超量的输入如同大浪淘沙,让心之所向的东西在时间的波涛中慢慢地浮现出来,变得格外清晰。海量的采样为所喜所恶的分门别类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参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塑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没有这样的一番尝试,我大概永远无法挣脱出一直以来为之束缚的桎梏。这样的过程,对于年轻人来讲,即是所谓的成长了。
阅历好似江河,无论涓流还是湍洑,都终会注入内心的海洋。如此日积月累,风雨飘摇也难以掀起惊涛骇浪。往事沉淀在这里,变作青山红日、化为秋月春风。于是后来的我们,容得了苦难,也装得下温柔;不会欣喜若狂,亦难深陷悲伤。
“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 大概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一种状态。只可惜,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我们眼里的故事难免变得陈腔滥调;相比之下,脸上的风霜倒是不请自来,每年都照例平添一层。想要从这一潭死水中挣脱出来,便不得不怀着勇气与毅力,闯出现有的舒适区,去冒险、去实践,了解这个世界的森罗万象。就像电影《中国合伙人》结尾所说的那样 —— 虽然皮囊终将老去,但我们至少可以让心灵永远年轻。
回望这一年,经历过这种种的我们一定又与新年伊始的那个自己有所不同。而我,也似乎比年初时的自己变得更好了一点。十二个月以来,常常形单影只,但正因如此,才更加渴望着生活的美好、追寻着人生的意义。这样想来,五十二个星期也不过弹指一挥间,诚然经受着孤独困顿,却始终希冀着未来的海阔天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场旅途,会有擦肩而过,也会有并肩前行,但终归是孤身一人的征 程。斗志昂扬时的一日千里也好,情绪低落时的驻足停留也罢,一边计划着明天的行程,也要一边记录着今日所见的沿途风光。愿来年某天,你我回味欣赏,仍不忘:春日繁花、秋日凄雨、冬日暖阳。
2020 年 12 月 31 日